比時
詞語 | 比時 |
---|---|
拼音 | bǐ sh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先時,往時。(二)、當時。
解釋:
(一)、先時,往時。
《禮記·祭義》:“孝子將祭,慮事不可以不豫,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 鄭玄 注:“比時,猶先時也。”《水滸傳》第五六回:“ 徐寧 先祖留下一件寶貝…… 湯隆 比時,曾隨先父知寨往 東京 視探姑母時,多曾見來。” 明 于謙 《宣府軍務疏》:“尚書比時挑選軍士,止是出於己見,不令詢問下人,一時挑選不精。”
(二)、當時。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三折:“那 孫子 臨刑之時,口稱‘我死不爭,可惜胸中三卷天書無人傳授!’比時 龐涓 要得抄寫天書,即免其死,刖了二足,收留在家。”《獅子吼》楔子:“有一日,小使拿了一封信函,自外前走進來,遞在小子手里。小子比時把那一封信拆開。” 錢杏邨 《白煙》:“布告貼出以后,黨部里比時就有了一次大的騷動。”
釋義:
1.先時,往時。 2.當時。
相關詞語:
安時處順比比皆是比肩并起比肩而立比肩繼踵比肩齊聲比類從事比屋可封比物此志比翼連枝比翼齊飛比翼雙飛不合時宜不入時宜不失時機不識時務不時之需不違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