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
詞語 | 楞伽 |
---|---|
拼音 | léng qié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楞迦”。山名。梵文音譯。在古師子國(今斯里蘭卡)境。相傳佛在此山說經。(二)、指《楞伽經》。梵名。有四種漢文譯本,今存三種。此經提出五法、三性、八識等大乘教義,后人在詩文中常有征引。
解釋:
(一)、亦作“ 楞迦 ”。山名。梵文音譯。在古 師子國 (今 斯里蘭卡 )境。相傳佛在此山說經。
宋 王安石 《化城閣》詩:“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漢上。”《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若非圓寂光中客,定是 楞迦 峰頂人。”
(二)、指《楞伽經》。梵名。有四種漢文譯本,今存三種。此經提出五法、三性、八識等大乘教義,后人在詩文中常有征引。
唐 韋應物 《寄恒璨》詩:“今日郡齋閒,思問《楞伽》字。” 明 高啟 《楞伽寺》詩:“《楞伽》義未曉,塵累方自恥。” 清 姚鼐 《法源寺》詩:“欲偕投紱老,終日問《楞迦》。” 章炳麟 《大乘佛教緣起考》:“法相名為《瑜伽師地》,雖與瑜伽一派有殊,然《楞伽》已有‘瑜伽師有幾’之文。此則 提婆 以前已取瑜伽之名。”
釋義:
1.亦作"楞迦"。 2.山名。梵文Lank?音譯。在古師子國(今斯里蘭卡)境。相傳佛在此山說經。 3.指《楞伽經》。梵名。有四種漢文譯本,今存三種。此經提出五法﹑三性﹑八識等大乘教義,后人在詩文中常有征引。
造句:
1、了塵大師先交給苦海《無量心經》、《楞伽經》、《金剛經》和《法華經》等經典,要他慢慢鉆研。
2、觀音閣南與妙高臺、楞伽臺,北與慈壽塔、法海洞椽接棟連,碧映丹輝。
相關詞語:
楞頭呆腦楞頭磕腦楞頭楞腦楞眉橫眼楞手楞腳歪不橫楞直眉楞眼毛毛楞楞傻眉楞眼忒楞楞伽耶阿伽陀藥那伽花頻伽鳥瓦楞伽馬刀伽楠珠楞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