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兆
詞語 | 形兆 |
---|---|
拼音 | xíng zhào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1).征兆;形跡。 漢 王充 《論衡·明雩》:“況雨無形兆,深藏高山,人君雩祭,安得耐之?”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擇官》:“何謂六正?一曰萌芽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機,得失之要。”(2).指具有種種表象的物質世界。 漢 班固 《白虎通·天地》:“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孫廷尉雜述》:“太素既已分,吹萬著形兆。” 明 夏完淳 《許元度自序》詩:“君子清玄思,無名去形兆。”解釋:
(一)、征兆;形跡。
漢 王充 《論衡·明雩》:“況雨無形兆,深藏高山,人君雩祭,安得耐之?”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論擇官》:“何謂六正?一曰萌芽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機,得失之要。”
(二)、指具有種種表象的物質世界。
漢 班固 《白虎通·天地》:“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孫廷尉雜述》:“太素既已分,吹萬著形兆。” 明 夏完淳 《許元度自序》詩:“君子清玄思,無名去形兆。”
釋義:
1.征兆;形跡。 2.指具有種種表象的物質世界。
相關詞語:
忘形交案牘勞形彪形大漢不祥之兆避影匿形兵無常形不拘形跡不露形色藏形匿影澄神離形得意忘形遁跡潛形吊形吊影遁形遠世放浪形骸吠形吠聲分形同氣放蕩形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