繅絲
詞語 | 繅絲 |
---|---|
拼音 | sāo s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把蠶繭制成生絲的過程。一般從浸在熱水里的5—10粒蠶繭抽出的絲合成一根生絲。解釋:
(一)、抽繭出絲。
南朝 宋 鮑照 《夢還》詩:“孀婦當戶笑,繅絲復鳴機。” 宋 陸游 《岳池農家》詩:“一雙素手無人識,空村相喚看繅絲?!?茅盾 《子夜》六:“ 法國 留學生,萬能博士,會繅絲,也會養蜂?!?/p>
釋義:
將蠶繭抽出蠶絲的工藝概稱繅絲。原始的繅絲方法,是將蠶繭浸在熱盆湯中,用手抽絲,卷繞于絲筐上。盆、筐就是原始的繅絲器具。漢族勞動人民發明了養蠶繅絲、織綢刺繡的技術。 這方面的發明,應歸功于漢族的婦女。傳說黃帝之妻、西陵氏之女嫘祖,教民育蠶治絲繭,以供衣服。 距今約7000年—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已經出土紡輪,用來紡絲和麻。漢代發明紡車,初為繅絲卷線,后來用于紡棉,13世紀傳入歐洲。
造句:
1、且在初期合作繅絲原料給價之計算方法不善,或經營者不公允之自私,在所難免,其失敗亦屬必然。
2、嫘祖是教民植桑養蠶、繅絲制衣的偉大祖先,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與黃帝齊名的偉大女性。
相關詞語:
哀絲豪竹抱布貿絲半絲半縷鞭絲帽影剝繭抽絲抽絲剝繭寸絲半粟寸絲不掛吹竹彈絲獨繭抽絲單絲不線分厘毫絲分絲析縷毫發絲粟毫厘絲忽豪竹哀絲繭絲牛毛金石絲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