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贓
詞語 | 坐贓 |
---|---|
拼音 | zuò zā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栽贓。(二)、犯貪污罪。
解釋:
(一)、亦作“ 坐臧 ”。犯貪污罪;判貪污罪。
《漢書·景帝紀(jì)》:“吏及諸有秩受其官屬所監(jiān)、所治、所行、所將,其與飲食計賞費(fèi),勿論。它物,若買故賤,賣故貴,皆坐臧為盜,沒入臧縣官。”《東觀漢記·鍾離意傳》:“ 顯宗 時, 意 為尚書, 交趾 太守坐贓千金,徵還伏法。”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臺省·臺省之玷》:“守制御史 唐震 ,以欺取官物,誣陷人罪,逮至京,坐贓為民。” 林紓 《析廉》:“ 漢 法,吏坐贓者皆不得為吏。鄙意此特用以匡常人,若君子律身,固已廉矣。”
(二)、方言。栽贓。
釋義:
1.亦作"坐臧"。犯貪污罪;判貪污罪。 2.方言。栽贓。
造句:
1、庚午,太子洗馬王元吉坐贓棄市。
2、丙申,鳳閣侍郎張錫坐贓配循州。
相關(guān)詞語:
安坐待斃璧坐璣馳并贓拿賊稠人廣坐獨(dú)坐愁城割席分坐裹糧坐甲灌夫罵坐滿坐風(fēng)生拿賊見贓拿賊拿贓平起平坐日坐愁城如坐春風(fēng)如坐云霧如坐針氈十眠九坐使酒罵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