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藜
詞語(yǔ) | 燃藜 |
---|---|
拼音 | rán lí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晉 王嘉《拾遺記·后漢》:“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登閣而進(jìn),見 向 暗中獨(dú)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 向,説開闢已前。解釋:
(一)、晉 王嘉 《拾遺記·后漢》:“ 劉向 於 成帝 之末,校書 天祿閣 ,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青藜杖,登閣而進(jìn),見 向 暗中獨(dú)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 向 ,説開闢已前。
向 因受《洪范五行》之文,恐辭説繁廣忘之,乃裂裳及紳,以記其言。”后因以“燃藜”指夜讀或勤學(xué)。 宋 劉克莊 《燈夕》詩(shī):“蓬窗亦有精勤士,何必燃藜向 石渠 。”
釋義:
《三輔黃圖·閣》載:漢代劉向夜讀時(shí),有一持青藜杖的黃衣老者“叩閣而進(jìn)見”。劉向暗中獨(dú)坐誦書,老者便“吹杖端煙然,因以見向,授五行洪范之文”。后因以“燃藜”指夜讀。
相關(guān)詞語(yǔ):
豆萁燃豆羹藜含糗羹藜唅糗青藜學(xué)士燃糠自照燃眉之急燃萁煎豆燃萁之敏燃萁煮豆死灰復(fù)燃犀燃燭照余燼復(fù)燃煮豆燃萁煮豆燃箕斷臂燃身燃膏繼晷燃犀溫嶠花藜胡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