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取
詞語(yǔ) | 襲取 |
---|---|
拼音 | xí qǔ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一)、出其不意地奪取(多用于武裝沖突):襲取敵人的營(yíng)地。(二)、沿襲地采取:后人襲取這個(gè)故事,寫成了戲。
解釋:
(一)、猶襲奪。
《漢書·周勃傳》:“攻 都關(guān) 、 定陶 ,襲取 宛朐 ,得 單父 令。” 郭沫若 《黑貓》:“正在 西藏 問(wèn)題緊急的時(shí)候, 重慶 方面更有以武力來(lái)襲取 成都 的形勢(shì)。”
(二)、沿襲取用。
清 唐甄 《潛書·宗孟》:“守隅而不能偏,具體而不能充,雖有前言往行,遵而行之,皆為襲取,終非我有。” 清 袁枚 《隨園詩(shī)話》卷四:“今之士大夫……所讀者,在 宋 ,非 蘇 即 黃 ;在 唐 ,非 韓 則 杜 。此外付之不觀,亦知此四家者,豈淺學(xué)之人所能襲取哉!”
釋義:
襲取,xí qǔ,意為猶襲奪或沿襲取用,出自《漢書·周勃傳》。
相關(guān)詞語(yǔ):
暴取豪奪彼棄我取成仁取義尺寸可取諂諛取容出奇取勝傳圭襲組傳龜襲紫傳爵襲紫重規(guī)襲矩重金襲湯蹈常襲故蹈襲覆轍斷章取義導(dǎo)以取保蹈襲前人東抄西襲短中取長(zhǎng)
詞語(y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