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楷
詞語 | 行楷 |
---|---|
拼音 | xíng kǎ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介于行書和楷書之間的字體。解釋:
(一)、書體名。近似行書的楷書。
《金石林·緒論》:“行楷如二 王 諸帖之稍真者,十當八九。僧 懷仁 等所集《圣教》、《興福》、《孔廟碑》之類是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三·趙松雪書杜集》:“ 趙松雪 手書 杜 詩一部,用朱絲欄,字作行楷。”《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老爺把那名帖揭過去,見底下那篇信是張虛白齋寸箋,上面寫著絶小的蠅頭行楷。”
釋義:
1.書體名。近似行書的楷書。
造句:
1、 甲骨絲綢溯開源,孔孟仁孝義云天;篆隸行楷書法倡,雍容儒雅賦華章;千古華夏莫等閑,文明復興擎旌帆;江山代有人才出,修身律己大志襄。
2、 歷來文士流行隸篆相參的八分書,鄭氏則再加以行楷筆法,創新為八分之八分,戲稱六分半,被前人推為縱橫錯落、瘦硬錯落,“亂石鋪階”。
相關詞語:
按轡徐行按行自抑敗德辱行倍日并行便宜行事兵行詭道并行不悖步線行針霸道橫行班功行賞半路修行倍道而行倍道兼行便宜施行不護細行不拘細行跛行千里不矜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