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慢
詞語 | 疏慢 |
---|---|
拼音 | shū mà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疎慢”。亦作“踈慢”。輕忽,怠慢。《孔叢子·抗志》:“夫其親敬非心,見吾所可親敬也,則亦以人口而疏慢吾矣。”《北史·封懿傳》:“道武 引見,問以 慕容 舊事,懿 應對疏慢,廢黜還家。”宋 歐陽修《與呂正獻公晦叔書》:“而久闕馳誠,恃知之厚,必不罪其疎慢也。”《東周列國志》第四六回:“羋氏 來至東宮,商臣 迎拜甚恭,三獻之后,漸漸疎慢,中饋但使庖人供饌,自不起身。”(二)、疏遠,不親近。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梢公道疎者下船。您兄弟想來,嫂嫂姪兒與哥哥正是著親的,惟您兄弟是個疎慢些的,理當下水。”
(三)、粗糙。明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惟 滇 中紙最堅……其堅乃與絹素敵,而色理疏慢蒼雜,遠不如 越 中。”
(四)、謂放縱狂傲。唐 韋應物《野居》詩:“結髮屢辭秩,立身本踈慢;今得罷守歸,幸無世欲患。”
解釋:
(一)、亦作“疎慢”。亦作“踈慢”。輕忽,怠慢。
《孔叢子·抗志》:“夫其親敬非心,見吾所可親敬也,則亦以人口而疏慢吾矣。”《北史·封懿傳》:“ 道武 引見,問以 慕容 舊事, 懿 應對疏慢,廢黜還家。” 宋 歐陽修 《與呂正獻公晦叔書》:“而久闕馳誠,恃知之厚,必不罪其疎慢也。”《東周列國志》第四六回:“ 羋氏 來至東宮, 商臣 迎拜甚恭,三獻之后,漸漸疎慢,中饋但使庖人供饌,自不起身。”
(二)、疏遠,不親近。
元 鄭廷玉 《楚昭公》第三折:“梢公道疎者下船。您兄弟想來,嫂嫂姪兒與哥哥正是著親的,惟您兄弟是個疎慢些的,理當下水。”
(三)、粗糙。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四》:“惟 滇 中紙最堅……其堅乃與絹素敵,而色理疏慢蒼雜,遠不如 越 中。”
(四)、謂放縱狂傲。
唐 韋應物 《野居》詩:“結髮屢辭秩,立身本踈慢;今得罷守歸,幸無世欲患。”
釋義:
疏慢漢語詞匯。拼音:shū màn,注音:ㄕㄨ ㄇㄢˋ,意為輕忽,怠慢
造句:
1、 文速則意思敏壯,緩則體勢疏慢。
2、 是啊,對面的桃花鎮祭祀總是輕簡疏慢,一定是他們惹怒了江神,才會出這樣的事情,依我看,水賊作案的可能性不大,這里來往的客人又沒什么油水。
相關詞語:
暗香疏影傲慢不遜傲慢少禮傲賢慢士傲慢無禮百密一疏弊衣疏食逋慢之罪不緊不慢才疏學淺才疏意廣才疏志大草木蕭疏才疏德薄才疏計拙材疏志大德薄才疏綱目不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