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體
詞語 | 騷體 |
---|---|
拼音 | sāo t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也叫楚辭體。中國古典文學體裁的一種。起于戰國時期的楚國,以屈原的《離騷》為代表。其作品篇幅較大,字句較長,形式較自由,多用語氣詞“兮”字,具有濃厚的楚地色彩。解釋:
(一)、古典文學體裁的一種。起于 戰國 時 楚國 ,以大詩人 屈原 所作《離騷》為代表,并因此而得名。這類作品,富于忬情成分和浪漫氣息;篇幅較長,形式也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 延年 以曼聲協律, 朱 馬 以騷體製歌。” 郭沫若 《談詩歌問題·新詩并未拋棄中國詩歌的傳統》:“由四言而騷體,由五、七而長短句,乃至由詞而曲,曲再要加入襯字襯句,都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釋義:
亦稱“楚辭體”。古代一種韻文體。屬辭賦一類。源于戰國時的楚國,以屈原《離騷》為代表。這類作品篇幅和字句都較長,句式靈活參差,較為自由,多六、七言,并多用“兮”字以助語勢。善于抒情,富有浪漫氣息。
相關詞語:
遍體鱗傷不成體統不識大體卑身賤體卑身屈體膘肥體壯稱體載衣赤身露體赤身裸體此事體大椎膚剝體芳蘭竟體凡胎濁體放心解體躬體力行公忠體國虎體熊腰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