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
詞語 | 南極 |
---|---|
拼音 | nán j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地軸的南端,南半球的頂點。(二)、地球的南磁極,用S來表示。
解釋:
(一)、南方極遠之地。
《呂氏春秋·本味》:“南極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樹,其色若碧。” 三國 魏 曹丕 《連珠》之一:“節(jié)士抗行則榮名至,是以 申胥 流音於南極, 蘇武 揚聲於朔裔。” 宋 蘇軾 《用前韻再和孫志舉》:“蜿蟺 楚 南極,淑氣生此民。” 明 王世貞 《行部高陽遇河決不浸三板》詩:“漸老中原魚沸鬱,欲歸南極虎縱橫。” 清 顧炎武 《蟂磯》詩:“千年形勢分南極,萬里梯航達帝都。”
(二)、星名。即南極老人星。
《史記·天官書》“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極老人” 唐 張守節(jié) 正義:“老人一星,在 弧 南,一曰南極,為人主占壽命延長之應。” 漢 崔骃 《杖頌》:“王母扶持,永保百祿。壽如南極,子孫千億。” 宋 范成大 《東宮壽詩》:“自古東明陪出日,祗今南極是前星。” 明 何景明 《壽西涯相公》詩:“南極壽星朝北斗,靈芝仙草映長春。”參見“ 南極老人 ”。
(三)、到南方極遠之地。
漢 劉向 《九嘆·離世》:“櫂舟杭以橫濿兮,濟 湘流 而南極。” 三國 魏 曹植 《盤石篇》:“南極 蒼梧 野,游盼窮九江。”
(四)、我國古代天文學的渾天說認為,天是一整個圓球,地球在其中,有如雞蛋黃在雞蛋內部一樣。就觀察的星象范圍而言,分南北二端,正南入地三十六度,謂之“南極”。近南極的星中原地區(qū)都看不到。今多以“南極”指地軸的南端,南半球的頂點。
《宋書·天文志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五百八十九分度之百四十五,半露地上,半在地下。其二端謂之南極、北極。” 清 顧炎武 《書女媧廟》詩:“北極偏高南極低,四時錯迕乖寒暑。”
釋義:
南極,地球上最南的一個點,地軸的南端。南極被人們稱為第七大陸,為地軸旋轉的一端。是地球上最后一個被發(fā)現的大陸。南極大陸的總面積為1390萬平方公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幾乎都包括在南緯60°以內。整個南極大陸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外形如一個逗號,平均海拔為2350米。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余種。
相關詞語:
北門南牙不知紀極北轍南轅剝極必復剝極將復剝極則復詞窮理極闖南走北大江南北殫思極慮登峰造極東箭南金東南半壁東南雀飛東西南北斗南一人單憂極瘁殫精極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