諛說
詞語 | 諛說 |
---|---|
拼音 | yú shuō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同“諛悅”。唐 陸贄《奉天請數對群臣兼許令論事狀》:“謂專斷無傷,謂詢謀無益,謂諛説為忠順,謂獻替為妄愚。”宋 周煇《清波別志》卷上:“諛説上皇,希求再用。”明 方孝孺《與鄭叔度書》之三:“僕受質戇介,處時俗中,見其側媚相諛説,常忿忿不與言。”解釋:
(一)、同“諛悅”。 唐 陸贄 《奉天請數對群臣兼許令論事狀》:“謂專斷無傷,謂詢謀無益,謂諛説為忠順,謂獻替為妄愚。”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諛説上皇,希求再用。”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三:“僕受質戇介,處時俗中,見其側媚相諛説,常忿忿不與言。”
釋義:
1.同"諛悅"。
相關詞語:
便辭巧說不由分說稗官小說秕言謬說不刊之說不經之說不容分說成事不說癡人說夢諂諛取容長話短說道聽途說敦詩說禮代人說項代為說項道西說東道聽涂說道東說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