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家
詞語 | 俗家 |
---|---|
拼音 | sú jiā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僧尼道士等稱其父母的家。(二)、指沒出家的人(對僧人道士等而言):俗家打扮。
解釋:
(一)、僧道出家前的家庭。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支諾皋中》:“ 太和 七年,上都 青龍寺 僧 契宗 ,俗家在 樊川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四:“和尚道:‘我出家在 靈隱寺 ,今到俗家探親,卻要回去。’”
(二)、指僧道出家前在家里。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詬奸》:“原籍何處俗家甚名?”
(三)、世俗人家。
宋 蘇軾 《與大覺禪師璉公書》:“又此畫頗以靈異,累有所覺於夢寐。不欲盡談,嫌涉怪爾。以此益不欲於俗家收藏。”
(四)、指世俗之人。與出家人相對而言。
《醒世恒言·赫大卿遺恨鴛鴦絳》:“ 空照 道:‘相公休得取笑!出家勝俗家數倍哩。’” 明 破慳道人 《一文錢》第三折:“師父,你説的都是出家人的話,我俗家與你不同。”
釋義:
詞目:俗家拼音:sú jīa注音:ㄙㄨˊ ㄐㄧㄚ
造句:
1、 它的教義通過道士和俗家弟子代代流傳了下來。
2、 俗家的佛門弟子并未被要求保持獨身,但他們會被告誡避免某些形式的性行為。
相關詞語:
三家村挨家挨戶愛國如家安國寧家安家立業安家落戶阿家阿翁安家樂業罷黜百家白丁俗客白手起家百家爭鳴半路出家避世絕俗不同流俗白手成家白手興家敗國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