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澒
詞語 | 蒙澒 |
---|---|
拼音 | méng hò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古代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二)、濛澒:(一)、廣大無涯。
(三)、混沌。
解釋:
(一)、古代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漢 王充 《論衡·談天》:“説《易》者曰:‘元氣未分,渾沌為一。’儒書又言:‘溟涬濛澒,氣未分之類也;及其分離,清者為天,濁者為地。’”
(二)、濛澒:1.廣大無涯。
漢 王逸 《<天問>敘》:“既有解詞,乃復多連蹇其文,濛澒其説。”
(三)、混沌。
漢 王充 《論衡·談天》:“溟涬濛澒,氣未分之類也。及其分離,清者為天,濁者為地。” 唐 劉知幾 《史通·書志》:“體分濛澒,色著青蒼,丹曦素魄之躔次,黃道紫宮之分野。”
釋義:
蒙澒,拼音是méng hòng,出自《論衡·談天》,古代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相關詞語:
被澤蒙庥發蒙解惑發蒙振聵發蒙振落發蒙解縛負任蒙勞鴻蒙初辟狐裘蒙戎狐裘蒙茸坑蒙拐騙曠若發蒙蒙混過關蒙袂輯屨蒙昧無知蒙以養正蒙在鼓里蒙頭轉向明昭昏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