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斷
詞語 | 英斷 |
---|---|
拼音 | yīng duà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英明果斷。《晉書·安帝紀(jì)》:“朕躬播越,淪胥荒裔……賴鎮(zhèn)軍將軍 裕 忠武英斷,誠冠終古。”宋 陸游《代乞分兵取山東札子》:“臣等恭睹陛下特發(fā)英斷,進討 京東,以為恢復(fù)故疆,牽制 川 陜 之謀。”明 沉德符《野獲編·佞倖·十俊》:“上之英斷,非 漢武 可比也。”梁啟超《俄羅斯革命之影響》:“亞歷第二,號稱 大彼得 以來之時代英主……百年間 歐洲 英斷之令主,未或先之。”解釋:
(一)、英明果斷。
《晉書·安帝紀(jì)》:“朕躬播越,淪胥荒裔……賴鎮(zhèn)軍將軍 裕 忠武英斷,誠冠終古。” 宋 陸游 《代乞分兵取山東札子》:“臣等恭睹陛下特發(fā)英斷,進討 京東 ,以為恢復(fù)故疆,牽制 川 陜 之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佞倖·十俊》:“上之英斷,非 漢武 可比也。” 梁啟超 《俄羅斯革命之影響》:“ 亞歷第二 ,號稱 大彼得 以來之時代英主……百年間 歐洲 英斷之令主,未或先之。”
釋義:
yīng duàn ㄧㄥ ㄉㄨㄢˋ英斷英明果斷。《晉書·安帝紀(jì)》:“朕躬播越,淪胥荒裔……賴鎮(zhèn)軍將軍裕忠武英斷,誠冠終古。” 宋 陸游 《代乞分兵取山東札子》:“臣等恭睹陛下特發(fā)英斷,進討京東,以為恢復(fù)故疆,牽制川陜之謀。” 明 沈德符 《野獲編·佞幸·十俊》:“上之英斷,非漢武可比也。” 梁啟超 《俄羅斯革命之影響》:“亞歷第二,號稱大彼得以來之時代英主……百年間歐洲英斷之令主,未或先之。”
造句:
1、能明而斷謂之英斷,不明而斷謂之武斷。
2、只是時詡英斷了四指,終究是無法再生了。
相關(guān)詞語:
暗弱無斷不斷如帶殘編斷簡草莽英雄抽刀斷水愁腸寸斷殘圭斷璧殘篇斷簡殘章斷簡成城斷金遲疑不斷出死斷亡啜英咀華當(dāng)斷不斷當(dāng)機立斷獨斷獨行獨斷專行斷壁殘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