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政
詞語 | 七政 |
---|---|
拼音 | qī zhè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古天文術語。說法不一:(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二)、古代兵法指人、正、辭、巧、火、水、兵七者。
解釋:
(一)、古天文術語。說法不一:(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孔 傳:“七政,日月五星各異政。” 孔穎達 疏:“七政,謂日月與五星也。”《史記·五帝本紀》“以齊七政” 裴駰 集解引 鄭玄 注同此說。(2)指天、地、人和四時。《尚書大傳》卷一:“七政者,謂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為政也。”(3)指北斗七星。以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曰七政。《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旋、璣、玉衡以齊七政’。” 裴駰 集解引 馬融 注《尚書》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第三曰命火,謂熒惑也;第四曰煞土,謂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謂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謂歲星也;第七曰剽金,謂太白也。日、月、五星各異,故曰七政也。”
(二)、古代兵法指人、正、辭、巧、火、水、兵七者。
《司馬法·定爵》:“一曰人,二曰正,三曰辭,四曰巧,五曰火,六曰水,七曰兵,是謂七政。”
釋義:
古天文術語,亦稱七曜、七緯,其意思說法不一。是古代漢族人民將、太白星(金星)、歲星(木星)、辰星(水星)、熒惑星(火星)、鎮星(土星)稱為五星,五星又稱五曜,加上太陽星(日)、太陰星(月),合稱七曜。七曜占在古代漢族星占學上均十分重要。
相關詞語:
七返丹昂藏七尺垂簾聽政才高七步大政方針蠹政病民蠹政害民發政施仁各自為政改政移風橫七豎八夾七夾八精兵簡政九宗七祖零七八碎亂七八糟魯衛之政亂七八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