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匡
詞語 | 墻匡 |
---|---|
拼音 | qiáng kuāng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墻匡”。圍墻;墻垣。解釋:
(一)、亦作“墻匡”。圍墻;墻垣。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養(yǎng)雞》:“別筑墻匡,開小門;作小廠,令鷄避雨日。” 唐 鄭谷 《再經(jīng)南陽》詩:“寥落墻匡春欲暮,燒殘宮樹有花開。” 前蜀 韋莊 《長安舊里》詩:“滿目墻匡春草深,傷時傷事更傷心。” 元 鄭廷玉 《看錢奴》第三折:“遙望那東 岱岳 萬丈巔峯,怎不見 泰安州 四面兒墻匡。”
釋義:
墻匡是漢語詞匯,讀音是qiáng kuāng。亦作“墻匡”。圍墻;墻垣。
相關(guān)詞語:
墻有耳避世墻東蠶績蟹匡賜墻及肩東墻處子雕墻峻宇扶墻摸壁豐墻磽下豐墻峭阯豐墻峭址隔墻有耳狗急跳墻紅杏出墻禍起蕭墻濟(jì)世匡時見墻見羹見羹見墻九合一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