諛辭
詞語 | 諛辭 |
---|---|
拼音 | yú c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阿諛奉承的話。也作諛詞。解釋:
(一)、亦作“ 諛詞 ”。諂媚的言辭;奉承話。
漢 劉向 《九嘆·離世》:“ 靈懷 曾不吾與兮,即聽夫人之諛辭。” 清 黃景仁 《將為北行留贈沉楓墀》詩:“我欲為諛詞,不忍為此態。” 郭沫若 《芍藥及其他·竹陰讀畫》:“來訪問我的人,看見這幅畫都說很好,我相信這不會是對于我的諛辭。”
釋義:
亦作“ 諛詞 ”,諂媚的言辭;奉承話。 漢 劉向 《九嘆·離世》:“靈懷曾不吾與兮,即聽夫人之諛辭。”《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二回:“于是(伍)子胥伏地涕泣曰:‘嗚呼哀哉!忠臣掩口,讒夫在側,邪說諛辭,以曲為直。養亂畜奸,將滅吳國,廟社為墟,殿生荊棘。’” 清 黃景仁 《將為北行留贈沉楓墀》詩:“我欲為諛詞,不忍為此態。” 郭沫若 《芍藥及其他·竹陰讀畫》:“來訪問我的人,看見這幅畫都說很好,我相信這不會是對于我的諛辭。”
造句:
1、 貝西爾?哈爾伍德的奉承似乎只是表示友誼的諛辭.
2、 高野奉磁不失時機地又奉獻出了滔滔如海的諛辭。
相關詞語:
百辭莫辯卑辭重幣便辭巧說不辭而別不辭勞苦百喙難辭卑辭厚幣卑辭厚禮悖言亂辭辯口利辭不謀同辭傳聞異辭辭不達意辭多受少辭富居貧辭嚴義正辭尊居卑諂諛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