箋注
詞語 | 箋注 |
---|---|
拼音 | jiān zhù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書的注釋。解釋:
(一)、指注釋文義。
唐 韓愈 《施先生墓銘》:“古圣人言,其旨密微。箋注紛羅,顛倒是非。” 宋 蘇轍 《初發嘉州》詩:“云有古 郭生 ,此地苦箋注。”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重修鄭公祠碑》:“﹝ 鄭公 ﹞所學《易》、《書》、《詩》、《禮》、《春秋》、《論語》、《孝經》,箋注百餘萬言。”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綜其體制,約為四類:紀述之文也,箋注之文也,議論之文也,比賦之文也。” 瞿秋白 《文藝雜著·涴漫的獄中日記》:“那些學者的箋注亦暫不刊布,因為他們自己說研究尚未成熟,可以緩些發表。”
(二)、同“ 箋注 ”。 明 王鏊 《震澤長語·經傳》:“其后 鄭玄 之徒,箋註訓釋,不遺餘力。”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 李 、 杜 、 韓 、 蘇 不斤斤於分音列譜,何也?空諸一切,而后能以神氣孤行;一涉箋註,趣便索然。”
釋義:
箋注,即給古書作的注釋。
造句:
1、對于圣人之言決不敢越雷半步,這種箋注之學雖存樸實嚴謹之風,卻有機械、支離、牽強的特點。
2、南北朝至隋唐大略沿襲并整理,孔穎達箋注群經,為當時經學南北融合作出貢獻。
相關詞語:
秤斤注兩大雨如注孤注一擲令人注目命中注定命里注定目注心凝目注心營傾耳注目全神貫注全神關注全神灌注穩吃三注血流如注懸河注火懸河注水挹彼注茲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