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議
詞語 | 擬議 |
---|---|
拼音 | nǐ y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事先的考慮:事實證明了他的擬議是完全正確的。(二)、草擬:小組一致通過了他所擬議的工作計劃。
解釋:
(一)、揣度議論。多指事前的考慮。
《易·繫辭上》:“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夫動先擬議,明用稽疑。”《朱子語類》卷五九:“只今眼下便是用功處,何待擬議思量與辨論是非,講究道理不同。” 清 黃宗羲 《四明山九題考》:“ 陸皮 未嘗親至,止憑 遺塵 之言,鑿空擬議。”
(二)、比擬。
《晉書·文苑傳·左思》:“觀中古以來為賦者多矣……至若此賦,擬議數家,傅辭會義,抑多精致。” 唐 韓愈 《為裴相公讓官表》:“以今準古,擬議非倫。”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一》:“ 杜少陵 詩,自與造化同流,孰可擬議。”
(三)、猶建議。
郭沫若 《孔雀膽》附錄《昆明景物》:“ 云南 多茶花……聞前有人曾有以茶花為 云南 ‘省花’之擬議。”
(四)、打算,計議。
葉圣陶 《倪煥之》十五:“他原想住在校里過夏,但是母親要他回家……便把先前的擬議取消了。”
釋義:
擬議,指草擬;多指事先的考慮。語出《易·系辭上》:“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造句:
1、擬議中的新機場將會受到當居民的強烈反對.
2、反對黨達成一致協議后,擬議的聯合內閣將由24位部長和一位*理組成。
相關詞語:
不可思議博采眾議崇論閎議從長計議崇論吰議崇論宏議崇論谹議從長商議大發議論瞽言萏議閎言崇議街談巷議集思廣議街譚巷議恐遭物議力排眾議里談巷議論議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