邋遢
詞語 | 邋遢 |
---|---|
拼音 | lā ta,lā tā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 lā ta ]
〈形〉不利落;不整潔。[ lā tā ]
lā ta的又音。義同“邋遢lā ta”。解釋:
(一)、行路貌。
元 王子一 《誤入桃源》第一折:“眼見得路迢遙,芒鞋邋遢,抵多少古道西風瘦馬。” 明 屠隆 《曇花記·從師學道》:“我兩人邋遢云游,止求衣食,豈能度人?” 端木蕻良 《鄉愁》五:“忽然是房東邋遢鞋聲,在窗戶底下走過。”
(二)、鄙陋糊涂。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五·諺語解》:“邋遢,《海篇》云:行歪貌。借為人鄙猥糊涂意也。” 明 梁辰魚 《紅線女》第三折:“好笑那 田 家翁做人來真邋遢,困騰騰像半死的蝦蟆。”《醒世姻緣傳》第九四回:“憑你是個 龔遂 、 黃霸 這等的循良,也沒處顯你的善政,把那邋遢貨薦盡了,也薦不到你跟前。”
(三)、骯臟;不整潔。
《快心編三集》第八回:“若像邋遢的婦女,頭毛未必便黃,只因不掠不梳,塵垢蓬鬆。”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他不大好干凈,可是那都因為他沒有結婚,他若是有個太太招呼著他,他必定不能再那么邋遢了。” 陳登科 《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十:“你這個邋遢貨,比蒼蠅還臟。”
釋義:
邋遢,一般指不整潔,不利落、臟亂。邋遢,指雜亂、四下亂扔東西和在公共場合亂扔廢物的人,引申為形容詞:雜亂、凌亂和不修邊幅。根據《廣韻》介紹:自然是中國自古代以來就有的。而且現在中國的許多方言當中也有“邋遢”一詞的。
造句:
1、貧窮讓人發胖,邋遢,沉墮。
2、我最近是邋遢了討厭花枝招展,應該是過了那個年紀。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