氅衣
詞語 | 氅衣 |
---|---|
拼音 | chǎng y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罩于衣服外的大衣,可以遮風寒,其形制不一。明 劉若愚《酌中志·內臣佩服紀略》:“氅衣,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製也。舊製原不縫袖,故名曰氅也,綵素不拘。”《紅樓夢》第五二回:“把昨兒那一件孔雀毛的氅衣給他罷。”解釋:
(一)、古代罩于衣服外的大衣,可以遮風寒,其形制不一。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佩服紀略》:“氅衣,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製也。舊製原不縫袖,故名曰氅也,綵素不拘。”《紅樓夢》第五二回:“把昨兒那一件孔雀毛的氅衣給他罷。”
釋義:
1.古代罩于衣服外的大衣﹐可以遮風寒﹐其形制不一。
造句:
1、妃嬪的服飾包括袍、褂、裙、氅衣、坎肩以及冠、鈿、扁方、頭簪、流蘇、手鐲、指甲套、耳墜、戒指、鞋等各種穿戴用物,無一不是珠光寶氣,極盡奢華。
2、假發套,身穿氅衣,項系圍巾,很像路易十四時代的法國君主。
相關詞語:
白日衣繡白衣公卿白衣卿相白衣秀士百衣百隨褒衣博帶褒衣危冠飽食暖衣布衣黔首布衣蔬食布衣韋帶布衣之交白日繡衣白衣蒼狗白衣宰相班衣戲采班衣戲彩斑衣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