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排
詞語 | 里排 |
---|---|
拼音 | lǐ pá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明 代賦役法,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推丁糧多者十戶為長;馀百戶為十甲,甲凡十人。每年輪流由里長一人、甲首一人,催征租稅;凡十年一周,曰排年。某一年輪值充當的里長,稱“里排”。清 初仍之。明 沉榜《宛署雜記·馬政》:“宛平 地畝與各衙門什伍犬牙。民貧,駕言餘地,售之貴介;里排不敢問,則為逃絶。而冊載虛數,實犂然如舊。”清 黃六鴻《福惠全書·錢穀·催徵》:“催徵花戶錢糧,惟憑里長;而里甲之總催,又有輪充排年。其里排,往往地方猾棍、熟慣衙門者鉆充,或在城之豪蠹包攬。”參閱《明史·食貨志一》、《清史稿·食貨志二》。解釋:
(一)、明 代賦役法,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推丁糧多者十戶為長;馀百戶為十甲,甲凡十人。每年輪流由里長一人、甲首一人,催征租稅;凡十年一周,曰排年。某一年輪值充當的里長,稱“里排”。
清 初仍之。 明 沉榜 《宛署雜記·馬政》:“ 宛平 地畝與各衙門什伍犬牙。民貧,駕言餘地,售之貴介;里排不敢問,則為逃絶。而冊載虛數,實犂然如舊。”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催徵》:“催徵花戶錢糧,惟憑里長;而里甲之總催,又有輪充排年。其里排,往往地方猾棍、熟慣衙門者鉆充,或在城之豪蠹包攬。”參閱《明史·食貨志一》、《清史稿·食貨志二》。
釋義:
1.明代賦役法,以一百一十戶為一里,推丁糧多者十戶為長;馀百戶為十甲,甲凡十人。每年輪流由里長一人﹑甲首一人,催征租稅;凡十年一周,曰排年。某一年輪值充當的里長,稱"里排"。清初仍之。
相關詞語:
里程碑五里霧鰲里奪尊百里挑一必里遲離髀里肉生鞭辟近里鞭辟入里表里如一表里山河表里受敵表里為奸跛鱉千里不遠千里不遠萬里不知就里巴人下里百里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