慚恚
詞語 | 慚恚 |
---|---|
拼音 | cán hu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慙恚”。羞慚怨恨;羞慚憤怒。解釋:
(一)、亦作“慙恚”。羞慚怨恨;羞慚憤怒。
漢 王充 《論衡·累害》:“人才高下,不能鈞同,同時并進,高者得榮,下者慙恚,毀傷其行。”《三國志·吳志·陸遜傳》:“﹝ 劉備 ﹞大慚恚,曰:‘吾乃為 遜 所折辱,豈非天邪!’”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成仙》:“ 周 怒,語侵宰。宰慚恚,因逮繫之。” 章炳麟 《<革命軍>序》:“今 容 為是書,壹以叫咷恣言,發其慚恚,雖囂昧若 羅 彭 諸子,誦之猶當流汗祗悔。”
釋義:
1.亦作"慚恚"。 2.羞慚怨恨;羞慚憤怒。
相關詞語:
慚鳧企鶴大言不慚顧景慚形顧影慚形魂慚色褫面無慚色衾影無慚燕妒鶯慚自慚形穢衾影何慚羞慚滿面燕妒花慚慚愧無地心不負人,面無慚色滿面羞慚大坰之慚憂慚慚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