濌伯
詞語 | 濌伯 |
---|---|
拼音 | tà bó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放縱豁達的人。(二)、不辨好壞的人。
解釋:
(一)、放縱豁達的人。
晉 人特指 羊曼 。《晉書·羊曼傳》:“時州里稱 陳留 阮放 為‘宏伯’, 高平 郗鑒 為‘方伯’, 泰山 胡毋輔之 為‘達伯’, 濟陰 卞壼 為‘裁伯’, 陳留 蔡謨 為‘朗伯’, 阮孚 為‘誕伯’, 高平 劉綏 為‘委伯’,而 曼 為‘濌伯’,凡八人,號 兗州 八伯,蓋擬古之八雋也。”《顏氏家訓·書證》引 南朝 宋 劉法盛 《晉中興書》:“ 太山 羊曼 ,常頽縱任俠,飲酒誕節, 兗州 號為‘濌伯’。”
(二)、不辨好壞的人。
唐 人特指 常袞 。《新唐書·常袞傳》:“懲 元載 敗,窒賣官之路,然一切以公議格之,非文詞者皆擯不用,故世謂之‘濌伯’,以其濌濌無賢不肖之辨云。”
釋義:
1.放縱豁達的人。晉人特指羊曼。 2.不辨好壞的人。唐人特指常袞。
相關詞語:
伯道無兒伯歌季舞伯樂相馬伯塤仲篪伯玉知非伯仲之間伯勞飛燕伯仲叔季伯樂一顧不分伯仲河伯為患季友伯兄將伯之呼將伯之助相驚伯有一時伯仲金華仙伯五侯九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