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德
詞語 | 酒德 |
---|---|
拼音 | jiǔ dé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飲酒時應具備的品德。(二)、酒醉后仍不亂的品性。
解釋:
(一)、謂酒后的行為表現(xiàn)。指酒后昏亂。
《書·無逸》:“無若 殷王受 之迷亂,酗于酒德哉!” 孔 傳:“言 紂 心迷政亂,以酗酒為德。” 蔡沉 集傳:“酗酒謂之德者,德有兇有吉, 韓子 所謂道與德為虛位也。”《晉書·劉隗周顗等傳論》:“ 顗 招時論,尤其酒德。《禮經(jīng)》曰:‘瑕不掩瑜’,未足韜其美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酒狂》:“ 繆 素厭人道其酒德,聞言,益憤,擊桌大駡。”
(二)、謂酒后的行為表現(xiàn)。指多飲不亂。
唐 趙璘 《因話錄·商上》:“﹝ 李約 ﹞琴道、酒德、詩調(diào)皆高絶。”《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又酒量儘大,酒德又好,凡是宴會酒席,沒有他一座多沒興。”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一章:“﹝酒家們﹞都會翹起大拇指來稱贊他是一個真正的酒漢,有酒德。”
(三)、 晉 劉伶 曾作《酒德頌》。極言飲酒為樂。后遂以“酒德”泛指飲酒的旨趣與品德。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心好異書,性樂酒德。” 唐 杜甫 《殿中楊監(jiān)見示張旭草書圖》詩:“念昔揮毫端,不獨觀酒德。”
釋義:
酒德,指飲酒的道德規(guī)范和酒后應有的風度。合度者有德,失態(tài)者無德,惡趣者更無德。酒德兩字,最早見于《尚書》和《詩經(jīng)》,其含義是說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于酒”,《尚書·酒誥》中集中體現(xiàn)了儒家的酒德,這就是:“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無彝酒”(不要經(jīng)常飲酒,平常少飲酒,以節(jié)約糧食,只有在有病時才宜飲酒);“執(zhí)群飲”(禁止民眾聚眾飲酒);“禁沉湎”(禁止飲酒過度)。
相關(guān)詞語:
愛人以德敗德辱行杯酒戈矛杯酒言歡把酒持螯杯酒解怨才德兼?zhèn)?/a>茶余酒后沉湎酒色稱德度功醇酒婦人才輕德薄才疏德薄材德兼?zhèn)?/a>材輕德薄材雄德茂稱功頌德池酒林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