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滅
詞語 | 夷滅 |
---|---|
拼音 | yí miè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消滅;殺盡。(二)、埋沒;埋起來。
解釋:
(一)、誅殺;消滅。
《史記·呂太后本紀(jì)》:“今皆已夷滅諸 呂 ,而置所立,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矣。”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 秦 破六國,并兼其地,夷滅諸侯,南面稱帝。” 康有為 《大同書》乙部第二章:“故今百年之中,諸弱小國必盡夷滅,諸君主專制體必盡掃除。”
(二)、湮滅,毀壞。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渠水》:“ 梁 王增筑,以為吹臺,城隍夷滅,略存故跡。”
釋義:
夷滅,讀音yí miè,釋義為消滅、殺盡。
造句:
1、草原上的一支游牧民族被一幫外族人夷滅了.
2、然而不到一年,卡拉卡拉即為獨(dú)攬大權(quán)而誅殺兄弟,并夷滅蓋塔妻族。
相關(guān)詞語:
不可磨滅不生不滅不夷不惠鄙夷不屑兵強(qiáng)則滅秉公滅私柴毀滅性出夷入險(xiǎn)大義滅親匪夷匪惠匪夷所思赴險(xiǎn)如夷反風(fēng)滅火覆宗滅祀亙古不滅化險(xiǎn)為夷灰飛煙滅河溓海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