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
詞語 | 滋味 |
---|---|
拼音 | zī wèi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味道:菜的滋味不錯。(二)、比喻某種感受:挨餓的滋味不好受。聽了這話,心里真不是滋味。
解釋:
(一)、美味。
《呂氏春秋·適音》:“口之情欲滋味。” 高誘 注:“欲美味也。”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故 孔子 在 齊 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樂使人無欲,心平氣定,不以肉為滋味也。”
(二)、味道。
《管子·戒》:“滋味動靜,生之養也;好惡喜怒哀樂,生之變也。” 漢 張衡 《南都賦》:“酸甜滋味,百種千名。”《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一回:“鼻能審氣息,舌能別滋味。” 葉圣陶 《隔膜·潛隱的愛》:“伊從沒吃過糖果,也不知道糖果是什么滋味。”
(三)、引申指苦樂感受。
《隸釋·漢議郎元賓碑》:“加有聰明叡哲之才,博五經之滋味。”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上》:“敘興邦則滋味無量,陳亡國則凄涼可憫。”《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二位老長官好不覩事!想他還掉不下水中滋味,多分又去變鯉魚玩耍去了。” 清 黃景仁 《重九夜偶成》詩:“差喜衰親話真切,一燈滋味異他鄉。” 冰心 《拾穗小札·國慶節前北京郊外之夜》:“她看到我們這一陣陣歡樂的火花,她心里是什么滋味?”
釋義:
美味;味道;苦樂感受。《呂氏春秋·適音》:“口之情欲滋味。” 高誘 注:“欲美味也。” 三國 魏 阮籍 《樂論》:“故 孔子 在 齊 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樂使人無欲,心平氣定,不以肉為滋味也。”
相關詞語:
別有風味不知肉味別有滋味淡而無味訛以滋訛方滋未艾個中滋味回味無窮厚味臘毒津津有味聚眾滋事枯燥無味耐人尋味其味無窮氣味相投日益月滋日滋月益山珍海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