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
詞語 | 不作 |
---|---|
拼音 | bù zuò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不興起;不興盛。(二)、不耕作;不寫作。
(三)、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
解釋:
(一)、不興起;不興盛。
《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注:“作,興也。”
(二)、不耕作;不寫作。
《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三)、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
《老殘游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釋義:
不作,拼音bù zuò,出自《禮記·樂記》。
造句:
1、 沒有必要作出決定時,就有必要不作決定。
2、 不作什么決定的意志不是現實的意志;無性格的人從來不作出決定。
相關詞語:
不成器抱不平不旋踵惡作劇哀而不傷愛不忍釋愛不釋手曖昧不明安不忘危按兵不動按捺不住暗室不欺傲不可長傲慢不遜按兵不舉敖不可長把持不定百不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