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葬
詞語 | 假葬 |
---|---|
拼音 | jiǎ zàng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亦作“假塟”。謂暫時淺埋以待改葬。《三國志·魏志·曹休傳》:“休 年十餘歲,喪父,獨與一客擔喪假葬。”南朝 梁 陶弘景《周氏冥通記》卷一:“天監 二年亡,年三十四,仍假葬焉。”清 顧炎武《日知錄·假葬》:“晉武帝 太康 中,前太子洗馬 郄詵,寄止衛國文學講堂十餘年,母亡,不致喪歸,便於堂北壁外下棺,謂之假葬。”清 袁枚《隨園隨筆·典禮》:“《儀禮·士喪禮》之‘肂’即假塟也,謂先掘地揜棺使人不見也。然三月而塟,則殊亦不久。”解釋:
(一)、亦作“ 假塟 ”。謂暫時淺埋以待改葬。
《三國志·魏志·曹休傳》:“ 休 年十餘歲,喪父,獨與一客擔喪假葬。”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記》卷一:“ 天監 二年亡,年三十四,仍假葬焉。”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假葬》:“ 晉武帝 太康 中,前太子洗馬 郄詵 ,寄止衛國文學講堂十餘年,母亡,不致喪歸,便於堂北壁外下棺,謂之假葬。”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典禮》:“《儀禮·士喪禮》之‘肂’即假塟也,謂先掘地揜棺使人不見也。然三月而塟,則殊亦不久。”
釋義:
1.亦作"假塟"。 2.謂暫時淺埋以待改葬。
相關詞語:
假惺惺假慈悲不假思索半真半假比物假事不自滿假敵不可假狐假虎威狐假鴟張假癡不癲假公濟私假力于人假人假義假仁假義假手于人假途滅虢假以辭色假譽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