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疫
詞語 | 疾疫 |
---|---|
拼音 | jí yì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疫病;瘟疫。解釋:
(一)、疫病。流行性的傳染病。
《禮記·月令》:“﹝季春之月﹞行夏令,則民多疾疫,時雨不降,山林不收。”《后漢書·方術傳下·徐登》:“時遭兵亂,疾疫大起。” 宋 范仲淹 《上呂相公并呈中丞諮目書》:“災沴之后,必有疾疫乘其羸,十不救一。” 梁啟超 《新民說》十五:“及 同治 元年,合圍 金陵 之際,疾疫忽行,上自 蕪湖 ,下迄 上海 ,無營不病。”
(二)、發(fā)生疫病。
《吳子·料敵》:“水地不利,人馬疾疫。”《后漢書·桓帝紀》:“ 元嘉 元年春正月,京師疾疫,使光祿大夫?qū)⑨t(yī)藥案行。”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二:“未幾,其家疾疫,死亡略盡。”《南史·顧憲之傳》:“郡境連歲疾疫,死者太半。”
釋義:
法蠻,筆名法滿,曾先后在新華通迅社、中國新聞社任記者。1998年起兼任《財經(jīng)》雜志圖片編輯,1999年參與《中國新聞周刊》創(chuàng)刊,任視覺總監(jiān)兼首席攝影記者,曾任《視點》雜志社副總編輯,后加入《財經(jīng)》雜志,任美術總監(jiān)兼首席攝影記者、《LENS.視覺》執(zhí)行主編。
造句:
1、 從未有任何其它瘧疾疫苗達到這一程度。
2、 時人認為,君王“不明”、德行不盛都會引發(fā)疾疫,由此逐漸衍化為一種神秘的以災異附會社會人事的災異說。
相關詞語:
不疾不徐不徐不疾暴風疾雨采薪之疾暢叫揚疾沉疴宿疾出丑揚疾除疾遺類大聲疾呼吊死問疾悼心疾首妒賢疾能腹心之疾奮筆疾書憤時疾俗憤世疾俗憤世疾邪甘心首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