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龜
詞語 | 蓍龜 |
---|---|
拼音 | shī guī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古人以蓍草與龜甲占卜兇吉,因以指占卜。(二)、喻德高望重的人。
(三)、引申為借鑒。
解釋:
(一)、古人以蓍草與龜甲占卜兇吉,因以指占卜。
《易·繫辭上》:“探頤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史記·龜策列傳》:“王者決定諸疑,參以卜筮,斷以蓍龜,不易之道也。” 唐 崔涂 《友人問卜見招》詩:“何必問蓍龜,行藏自可期。” 梁啟超 《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二:“使政府能輦出此二千六百萬萬餘之現金以償地主,使得用之以營他業,固於民無所甚損,然此著之不能辦到,無待蓍龜矣。” 宋 蘇軾 《祭歐陽文忠公文》:“民有父母,國有蓍龜,斯文有傳,學者有師。”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五》:“巍巍 文正 ,國之蓍龜,民之父師。” 明 方孝孺 《祭太史公》之八:“惟 太史公 ,間世之英,國之蓍龜,人之典刑。”
(二)、喻德高望重的人。
(三)、引申為借鑒。
《晉書·王鑒傳》:“歷觀古今撥亂之主,雖圣賢,未有高拱閑居,不勞而濟者也。前鑒不遠,可謂蓍龜。”《魏書·李彪傳》:“是以 談 遷 世事而功立, 彪 固 世事而名成,此乃前鑒之軌轍,后鏡之蓍龜也。”
釋義:
lè jù ㄌㄜˋ ㄐㄨˋ樂簴(樂簴) 懸掛樂器的支架。借指懸掛的鐘磬之類樂器。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唐《獨異志》云:‘唐承隋亂,樂簴散亡,獨無徵音,李嗣真密求得之,聞弩營中砧聲,求得喪車一鐸,入振之于東南隅,果有應者,掘之,得石一段,裁為四具,以補樂簴之闕。’此妄也……豈有帛砧裁琢為磬而尚存故聲哉!”
相關詞語:
不待蓍龜不龜手藥蟬腹龜腸傳龜襲紫鼎玉龜符龜鶴遐壽龜龍鱗鳳龜龍片甲龜冷支床龜毛兔角龜文鳥跡龜厭不告龜玉毀櫝詬龜呼天龜鶴遐齡龜冷搘床龜齡鶴算龜龍麟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