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軛
詞語 | 負軛 |
---|---|
拼音 | fù è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指駕車。軛,架在牛馬頸上的橫木。(二)、借指牽牛星。
解釋:
(一)、指駕車。軛,架在牛馬頸上的橫木。
《淮南子·人間訓》:“冬間無事,以伐林而積之,負軛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宋 梅堯臣 《苦雨》詩:“涂潦將埋輪,牛馬困負軛。”
(二)、借指牽牛星。
明 夏完淳 《七夕詠牛女》:“漢北有負軛,漢南有投杼。”
釋義:
負軛是漢語詞匯,拼音fù è,意思是借指牽牛星。
相關詞語:
不負眾望抱負不凡背恩負義背義負恩背義負信不分勝負地負海涵遞勝遞負反裘負芻負德辜恩負恩昧良負荊請罪負老攜幼負駑前驅負氣斗狠負氣仗義負屈含冤負屈銜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