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辯
詞語 | 伏辯 |
---|---|
拼音 | fú bià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舊時指認罪的供狀或悔過書。也作服辯。解釋:
(一)、亦作“ 伏辨 ”。表示認罪的書面供詞。
宋 呂陶 《奏為乞復置糺察在京刑獄司并審刑院狀》:“不過引囚讀示,再取伏辯而已。”《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你如今只將我這三百兩利錢出來還我,修理莊居,寫一紙伏辨與我,我們便凈了口。” 許杰 《賊》:“捉到一個賊,總要留個伏辯的。”
釋義:
伏辯是漢語詞匯,拼音fú bìan,指亦作“ 伏辨 ”。
造句:
1、元吉逼世民喝毒酒,尉遲恭逼元吉寫下伏辯。
2、第一,要他寫張伏辯,服輸認錯,不得再犯;第二,邀約文武,與佘元帥賠話;第三,罰他拿出俸銀,與我這妹妹重修妝閣,有修起一座梳妝樓來!
相關詞語:
百辭莫辯百口莫辯辯才無礙博聞辯言不伏燒埋不甘雌伏不容置辯百喙莫辯百喙難辯辯才無閡辯口利辭辯口利舌不辯菽麥此伏彼起此起彼伏鴟張鼠伏大辯不言大辯若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