蹁躚
詞語 | 蹁躚 |
---|---|
拼音 | pián xiā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形容跳舞的姿態(tài)。躚(xiān)。解釋:
(一)、旋轉(zhuǎn)的舞姿。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詩:“掉蕩云門發(fā),蹁躚鷺羽振。” 元 無名氏 《小孫屠》戲文第二出:“鬧清明鶯聲婉囀,蕩花枝蝶翅蹁躚。” 冰心 《寄小讀者》二五:“我夢(mèng)見那個(gè)雪人,在我剛剛完工之后,她忽然蹁躚起舞。”
(二)、行不正貌;跛行貌。
宋 蘇軾 《哭干兒》詩之一:“幼子真吾兒,眉角生已似。未期觀所好,蹁躚逐書史。” 明 許自昌 《水滸記·漁色》:“須知 子猷 訪 戴 步蹁躚,誰知 呂安 題鳳惜留連。”
釋義:
1.旋轉(zhuǎn)的舞姿。 2.行不正貌;跛行貌。
相關(guān)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