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
詞語 | 攘外 |
---|---|
拼音 | rǎng wài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排除外患。解釋:
(一)、排除外患。
明 張居正 《陳六事疏》:“臣聞帝王之治,攘外必先安內(nèi)。” 清 黃遵憲 《大獄》詩之一:“陰謀圖一逞,攘外計何愚。” 鄭振鐸 《集外·漩渦》:“ 中國 的內(nèi)亂全都是帝國主義者們在作祟,在暗地里指揮著。所以要安內(nèi)必須先攘外。”
釋義:
攘外是一個漢語詞匯,出自明 張居正 《陳六事疏》,解釋是排除外患。
造句:
1、筆者以為,當今我國應(yīng)該同步展開“既攘外又安內(nèi)”的大謀略。
2、而我國也將贏得“攘外”與“安內(nèi)”所預期的成果。
相關(guān)詞語:
門外漢安內(nèi)攘外昂首天外昂頭天外八荒之外暴內(nèi)陵外兵戈擾攘超然物外超然象外超以象外吃里爬外馳名中外徹里徹外徹里至外徹內(nèi)徹外吃里扒外崇洋媚外出于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