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
詞語(yǔ) | 血汗 |
---|---|
拼音 | xuè hàn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yǔ) |
形式 | ab式詞語(yǔ) |
意思:
血和汗,象征辛勤的勞動(dòng):血汗錢。糧食是農(nóng)民用血汗換來(lái)的。解釋:
(一)、血和汗水。指辛勤的勞動(dòng)。
郭沫若 《一只手》一:“他們的血汗是被有錢的人榨取了去。” 劉大白 《金錢》詩(shī):“哦!哪兒來(lái)的金錢?--還不是勞工們血汗底結(jié)晶片!”
(二)、古代 大宛國(guó) 出良馬,汗從前肩髆出,如血,名“汗血馬”。后因以指駿馬身上的汗。
南朝 陳 張正見 《君馬黃》詩(shī):“血汗染龍花,胡鞍抱秋月。” 宋 黃庭堅(jiān) 《晁張和答秦覯五言予亦次韻》:“ 秦君 鋭本學(xué),驥子已血汗。”
(三)、癥候名。中醫(yī)指出汗淡紅如血。多由火熱熾盛,迫血外溢所致。
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主治一·吐血衄血》:“膚血曰血汗。”
釋義:
血汗,中文詞匯之一。意思是血和汗,比喻辛勤的勞動(dòng)。又是中醫(yī)證名,汗出色淡紅如血。
相關(guān)詞語(yǔ):
碧血丹心兵不血刃抱璞泣血兵未血刃兵無(wú)血刃蒼蠅見血椎心泣血萇弘碧血充棟汗牛椎牛歃血椎心嘔血丹心碧血杜鵑啼血刀光血影蹈鋒飲血拊心泣血狗血淋頭狗血噴頭
詞語(y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