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
詞語 | 太史 |
---|---|
拼音 | tài shǐ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姓。解釋:
(一)、官名。
西周 、 春秋 時太史掌記載史事、編寫史書、起草文書,兼管國家典籍和天文歷法等。 秦 漢 曰太史令, 漢 屬太常,掌天時星歷。 魏 晉 以后,修史之職歸著作郎,太史專掌歷法。 隋 改稱太史監(jiān), 唐 改為太史局, 宋 有太史局、司天監(jiān)、天文院等名稱。 元 改稱太史院。 明 清 稱欽天監(jiān);修史之職歸之翰林院,故俗稱翰林為太史。參閱《通典·職官八》、《續(xù)通典·職官八》。
(二)、復(fù)姓。
漢 末有 太史慈 。見《三國志》本傳。
釋義:
太史,官名。三代為史官與歷官之宅,朝廷大臣。后職位漸低,秦稱太史令,漢屬太常,掌天文歷法。魏晉以后太史僅掌管推算歷法。至明清兩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負(fù)責(zé),又稱翰林為太史。
造句:
1、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jié)。
2、 齊國的另一個史官南史氏,聽說太史兄弟皆被殺害,抱著竹簡急匆匆趕來,要前仆后繼接替太史兄弟,將崔杼的罪狀記載史冊,見太史三弟已經(jīng)據(jù)實記載才返回去。
相關(guān)詞語:
安如太山稗官野史逼人太甚垂名青史東觀續(xù)史倒持太阿粉飾太平功標(biāo)青史花花太歲經(jīng)史百子名標(biāo)青史名垂青史阿斗太子欺人太甚青史傳名青史標(biāo)名青史垂名青史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