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下
詞語 | 投下 |
---|---|
拼音 | tóu xià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元 朝諸王、駙馬、勛臣所屬的人戶。源于 遼,蒙古語稱愛馬。元太祖 建 蒙古國,將被征服民分賜給諸弟、諸子、駙馬、功臣;他們用兵中原和西域,又將俘虜帶回草原,作為各自的私屬,形成若干投下。投下人平時向領主納賦服役,戰時由領主率領出外作戰。由于中原人不適應草原的生產和生活,投下領主又將俘虜寄留于各州縣,派人管理。元 朝陸續專設官府。無論是漠南北、中原、江 南的人戶,凡屬某領主所有者,通稱某投下或某位下,由領主世襲繼承。漠南北投下事由領主自理;中原投下事由朝廷派官治理,由領主派達魯花赤監收應納五戶絲(即每五戶應向領主繳納的一斤絲)。《遼史·地理志一》:“又以征伐俘戶建州襟要之地,多因舊居名之;加以私奴置投下州。”《元代白話碑集錄·一三○九年滎陽洞林寺圣旨碑》:“軍官每根底……各投下官人每根底、往來使臣每根底宣諭的令旨。”《元典章·圣政一·勸農桑》:“至元 七年二月欽奉皇帝圣旨,宣諭諸路府州司縣達魯花赤管軍官管民官、諸投下官員軍民諸色人等。”解釋:
(一)、元 朝諸王、駙馬、勛臣所屬的人戶。源于 遼 ,蒙古語稱愛馬。
元太祖 建 蒙古國 ,將被征服民分賜給諸弟、諸子、駙馬、功臣;他們用兵中原和西域,又將俘虜帶回草原,作為各自的私屬,形成若干投下。投下人平時向領主納賦服役,戰時由領主率領出外作戰。由于中原人不適應草原的生產和生活,投下領主又將俘虜寄留于各州縣,派人管理。 元 朝陸續專設官府。無論是漠南北、中原、 江 南的人戶,凡屬某領主所有者,通稱某投下或某位下,由領主世襲繼承。漠南北投下事由領主自理;中原投下事由朝廷派官治理,由領主派達魯花赤監收應納五戶絲(即每五戶應向領主繳納的一斤絲)。《遼史·地理志一》:“又以征伐俘戶建州襟要之地,多因舊居名之;加以私奴置投下州。”《元代白話碑集錄·一三○九年滎陽洞林寺圣旨碑》:“軍官每根底……各投下官人每根底、往來使臣每根底宣諭的令旨。”《元典章·圣政一·勸農桑》:“ 至元 七年二月欽奉皇帝圣旨,宣諭諸路府州司縣達魯花赤管軍官管民官、諸投下官員軍民諸色人等。”
釋義:
亦作頭下﹑頭項或投項﹐意為封地﹑采邑﹐語出遼代。
造句:
1、朦朧的月色投下神秘的影子,在水面上浮動不定的銀輝,好似銀魚兒在那里跳動。
2、夏天,暴烈的太陽當頭照。有了梧桐樹,烈日就只能投下星星點點的光斑,這些光斑有的像老虎,有的像一朵云,有的像蜘蛛……我們在梧桐樹下看這些光斑,覺得又有趣,又涼爽。
相關詞語:
下馬威安營下寨筆下超生筆下生花閉門投轄冰炭不投兵臨城下不恥下問不上不下不相上下不在話下巴人下里拔轄投井百下百全百下百著半上半下半上落下包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