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績
詞語 | 敗績 |
---|---|
拼音 | bài j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原指在戰爭中大敗,現多指在比賽或競爭中失敗:屢遭敗績。(二)、在比賽或競爭中失敗的結果:多次比賽,無一敗績。
解釋:
(一)、指軍隊潰敗。
《書·湯誓》:“ 夏 師敗績, 湯 遂從之。” 孔 傳:“大崩曰敗績。”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楊誠齋軍門》:“ 孫 壯其言,因與賊戰,乃至敗績。”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十六篇:“八仙‘火燒東洋’,龍王敗績。”
(二)、指事業的敗壞、失利。
《楚辭·離騷》:“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王逸 注:“皇,君也;輿,君之所乘,以喻國也;績,功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故 蔣琬 敗績於百里,而為三臺之標; 陳平 困瘁於治家,而懷六奇之略。”
釋義:
敗績,漢語詞匯。拼音:bài jì指打了敗仗;潰敗;失敗的記錄等。見《左傳·莊公十年》:“齊師敗績。”
相關詞語:
敗德辱行敗鼓之皮敗軍之將敗鱗殘甲敗柳殘花背盟敗約兵多者敗百戰百敗敗不旋踵敗材傷錦敗法亂紀敗國喪家敗國亡家敗化傷風敗績失據敗將殘兵敗井頹垣敗俗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