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逐
詞語 | 放逐 |
---|---|
拼音 | fàng zhú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古代的一種刑罰。把罪犯驅逐到邊遠的地區。解釋:
(一)、流放。
《戰國策·魏策一》:“昔者,三 苗 之居……恃此險也,為政不善,而 禹 放逐之。”《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昔 堯 舜 放逐骨肉, 周公 殺 管 蔡 ,天下稱圣,不以私害公。” 金 王若虛 《文辨二》:“ 柳子厚 放逐既久,憔悴無聊,不勝憤激,故觸物遇事輒弄翰以自託。” 韓北屏 《非洲夜會·酋長的故事》:“﹝酋王﹞過了四年囚禁生活,最后被放逐到 塞舌爾群島 。”亦泛指驅趕。 魯迅 《三閑集·在鐘樓上》:“我抱著夢幻而來,一遇實際,便被從夢境放逐了,不過剩下些索漠。”
釋義:
放逐,fang zhu,古代詞語,指流放。
相關詞語:
放冷箭逐客令挨門逐戶百花齊放避重逐輕操奇逐贏扯旗放炮成群逐隊乘勝逐北趁波逐浪出丑放乖大放悲聲大放厥詞大放厥辭眈眈逐逐東門逐兔恩不放債放蕩不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