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燭
詞語 | 火燭 |
---|---|
拼音 | huǒ zhú |
字數(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泛指可以引起火災(zāi)的火,如燈燭之類:小心火燭。解釋:
(一)、泛指照明的燈燭。
宋 文同 《織婦怨》詩:“不敢輒下機,連宵?;馉T?!?/p>
(二)、指失火焚燒。
宋 蘇轍 《論雇河夫不便札子》:“及其覺之欠少,或託以火燭,或因河流向著,一經(jīng)卷歸,大破數(shù)目。” 明 張居正 《京師重建貢院記》:“易舊制板屋以瓦甓,可以避風(fēng)雨,防火燭?!薄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六七回:“有一個聽説火燭,連忙把些被褥布衣服之類,歸在一隻箱子裡,扛起來就跑。”
釋義:
火燭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huǒ zhú,泛指照明的燈燭。
造句:
1、敲響警鐘,推己及人,小心火燭。
2、火燭小心,這屋子里可全是書。
相關(guān)詞語:
熬油費火抱薪救火秉燭待旦秉燭夜游炳燭夜游不通水火把薪助火抱火厝薪抱火寢薪抱火臥薪鼻端出火鼻端生火鼻頭出火炳如觀火炳若觀火不避水火不避湯火不食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