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
詞語 | 而立 |
---|---|
拼音 | ér lì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論語·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學(xué)有成就。后來用“而立”指人三十歲:年屆而立。而立之年。解釋:
(一)、《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xué),三十而立。’”后因稱三十歲為“而立”。
宋 嚴(yán)有翼 《藝苑雌黃》:“頃有人年七十餘,置一侍婢,年三十。 東坡 戲之曰:‘侍者方當(dāng)而立歲,先生已是古稀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長清僧》:“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魯迅 《華蓋集·導(dǎo)師》:“凡自以為識路者,總過了‘而立’之年。”
釋義:
而立:指年至三十,學(xué)有成就。后來用“而立”指人30歲。
造句:
1、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孔子
2、 舉目望去,但見兩山夾峙而立,中間一條幽深的峽谷橫亙在眼前,蜿蜒曲折,延伸而去,突兀的石頭隨處可見,一條小溪歡快地流淌在石縫之間,打破了山谷的靜默。
相關(guān)詞語:
虎而冠一而光哀而不傷哀毀骨立安家立業(yè)安身立命安枕而臥傲然屹立哀毀瘠立傲然挺立半途而廢倍道而進(jìn)備而不用背道而馳比肩而立避而不談壁立千仞標(biāo)新立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