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
詞語 | 宣紙 |
---|---|
拼音 | xuān zhǐ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種高級的毛筆書畫用紙。原產于安徽涇縣,因唐朝時涇縣屬宣州,故名。紙質綿軟,堅韌潔白,吸墨均勻,揭折不損,耐久性能良好,光澤經久不變。解釋:
(一)、一種高級的毛筆書畫用紙。原產于我國 安徽 涇縣 ,因在 宣城 集散,故稱宣紙。紙質潔白、細致、柔軟,經久不變,不易蛀蝕,便于長期存放。我國留傳的古代名人書畫,多用宣紙,亦用于刊刻書籍。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拓寫》:“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 清 韓泰華 《無事為福齋隨筆》卷下:“《云溪外史畫冊》,宣紙本,共十頁,水墨青緑相間。” 徐遲 《祁連山下》:“他丟開了油畫布,用宣紙、徽墨、端硯、湖筆,畫了水墨畫。”
釋義:
一種書畫用紙。用檀樹皮為主要原料制成。原產于唐代宣州(今安徽涇縣),故名。紙質潔白、細致、柔軟,宜書宜畫,也用于雕版印刷。原有滲化性能的,稱“生紙”;煮fe7e或上蠟砑光的,稱“熟紙”。
造句:
1、春天是宣紙上涂抹的幾筆寫意。
2、春天是宣紙上涂抹的幾筆寫意。裊裊鵝黃著地輕垂,一泓鴨綠粼粼而起。濕潤的土壤上鋪滿了嫩綠的萌芽,茫茫碧草上點綴著星星繁花。蔚藍的天空上也會掛幾絲云,陽光柔柔的像是為畫面撒上淡淡的金黃。
相關詞語:
故紙堆白紙黑字不可言宣重紙累札大肆宣傳點紙畫字都中紙貴斷縑寸紙斷紙馀墨官情紙薄揮毫落紙鴻鳦滿紙金迷紙醉嚼墨噴紙金迷紙碎力透紙背洛陽紙貴落紙云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