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翳
詞語 | 昏翳 |
---|---|
拼音 | hūn yì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指光線昏暗。(二)、指霧氣。
(三)、猶蒙昧;愚昧。
解釋:
(一)、指光線昏暗。
前蜀 杜光庭 《王承郾為亡考修明真齋詞》:“玄清昏翳,灑潤焦勞。”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 衢州府 江山縣 ,每春時昏翳如霧,土人謂之‘黃沙落’。”
(二)、指霧氣。
宋 蘇軾 《五月十日與呂仲甫周邠等同泛湖游北山》詩:“清風(fēng)洗昏翳,晚景分穠纖。”
(三)、猶蒙昧;愚昧。
明 屠隆 《曇花記·卓錫地府》:“望弗恡金鎞,開我昏翳,蠢茲大眾,咸望慈航。”
釋義:
病狀名。指昏暗蒙眬。《素問·五常政大論》:“其主埃郁昏翳。”
相關(guān)詞語:
晨昏定省沖昏頭腦黜昏啟圣地老天昏昏定晨省昏昏欲睡昏鏡重磨昏聵無能昏天黑地昏頭昏腦昏庸無道昏昏沉沉昏昏噩噩昏昏浩浩昏昏默默昏鏡重明昏迷不省昏迷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