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旦
詞語 | 戒旦 |
---|---|
拼音 | jiè dàn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報曉警睡。(二)、黎明。
(三)、待旦。
解釋:
(一)、報曉警睡。
漢 陳琳 《武軍賦》:“啟明戒旦,長庚告昏。”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大鵬無戒旦之用,巨象無馳逐之才。” 唐 蕭至忠 《三會寺應制》詩:“戒旦壺人警,翻霜羽騎來。”
(二)、黎明。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戒子》:“朝華之草,戒旦零落。”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詩:“溫風戒旦至,淑氣應時加。”
(三)、待旦。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葉生》:“公乃束裝戒旦。抵里,命子師事生,夙夜與俱。”
釋義:
1.報曉警睡。 2.黎明。 3.待旦。
相關詞語:
秉燭待旦懲一戒百持滿戒盈旦旦而伐旦夕之間旦夕之危旦種暮成旦暮入地覆車之戒覆舟之戒豐屋之戒后車之戒毀于一旦禍在旦夕雞鳴戒旦戒備森嚴戒驕戒躁戒奢寧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