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使
詞語 | 任使 |
---|---|
拼音 | rèn shǐ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差遣,委用。《左傳·昭公六年》:“猶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長,慈惠之師,民於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過亂。”三國 魏 劉劭《人物志·自序》:“圣人興德,孰不勞聰明於求人,獲安逸於任使者哉?”宋 司馬光《進(jìn)修心治國之要札子狀》:“漢高祖 知人善任使,茍為不才,雖見喜也棄之;茍才矣,雖負(fù)販酒徒、亡將戍卒亦用之,此所以能奮布衣取天下也。”清 昭槤《嘯亭雜錄·重讀書人》:“鄂剛烈公 容安 不諳國語,上雖督責(zé),然厚加任使,未曾因一眚以致廢棄。”(二)、指差事,使命。《宋史·岳飛傳》:“范宗尹 言 張俊 自 浙西 來,盛稱 飛 可用,遷 通、泰 鎮(zhèn)撫使兼知 泰州。飛 辭,乞 淮南東路 一重難任使,收復(fù)本路州郡,乘機(jī)漸進(jìn)。”明 張綸《林泉隨筆》:“艷(吳暨艷)、彪(徐彪)所行如此,可謂不負(fù)任使。”
解釋:
(一)、差遣,委用。
《左傳·昭公六年》:“猶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長,慈惠之師,民於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過亂。”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自序》:“圣人興德,孰不勞聰明於求人,獲安逸於任使者哉?” 宋 司馬光 《進(jìn)修心治國之要札子狀》:“ 漢高祖 知人善任使,茍為不才,雖見喜也棄之;茍才矣,雖負(fù)販酒徒、亡將戍卒亦用之,此所以能奮布衣取天下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重讀書人》:“ 鄂剛烈公 容安 不諳國語,上雖督責(zé),然厚加任使,未曾因一眚以致廢棄。”
(二)、指差事,使命。
《宋史·岳飛傳》:“ 范宗尹 言 張俊 自 浙西 來,盛稱 飛 可用,遷 通 、 泰 鎮(zhèn)撫使兼知 泰州 。 飛 辭,乞 淮南東路 一重難任使,收復(fù)本路州郡,乘機(jī)漸進(jìn)。” 明 張綸 《林泉隨筆》:“ 艷 ( 吳暨艷 )、 彪 ( 徐彪 )所行如此,可謂不負(fù)任使。”
釋義:
1.差遣,委用。 2.指差事,使命。
相關(guān)詞語:
不勝其任秉公任直不辱使命插科使砌乘勢使氣趁風(fēng)使柁放任自流非異人任廢文任武發(fā)蹤指使發(fā)縱指使蜂媒蝶使負(fù)任蒙勞負(fù)才任氣負(fù)才使氣負(fù)材任氣鬼使神差高下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