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
詞語 | 羌笛 |
---|---|
拼音 | qiāng dí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羌族管樂器,雙管并在一起,每管各有六個音孔,上端裝有竹簧口哨,豎著吹。解釋:
(一)、古代的管樂器。長二尺四寸,三孔或四孔。因出于 羌 中,故名。
唐 王之渙 《涼州詞》之一:“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 玉門關 。”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笛有雅笛,有羌笛,其形制所始,舊説皆不同。”
釋義:
羌族民間吹奏樂器。流傳于四川羌族地區。古老的六聲階雙管豎笛。據傳為秦漢古羌人發明,故名。初用羊腿骨或鳥骨制成。今用當地油竹制成,方筷形,長約15~20厘米,粗如小指,兩管并列,以細線綁緊,竹簧插于管頭。
造句:
1、 王之渙曰: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相關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