榅桲
詞語 | 榅桲 |
---|---|
拼音 | wēn po |
字?jǐn)?shù)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子長圓形,花淡紅色或白色。果實近球形,有香氣,味酸,可以制蜜餞,也可入藥。(二)、這種植物的果實。
解釋:
(一)、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卵形或長橢圓形,背面密生軟毛,花色白,或略帶淡紅,果實有香氣,味甘酸,供食用或藥用。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飲食果子》:“又有托小盤賣乾菓子…… 河陽 查子、查條、 沙苑 榅桲。”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二·榅桲》:“榅桲蓋榠楂之類生於北土者,故其形狀功用皆相仿佛。”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七:“ 陜西 有木,實名榅桲,肉色似桃,而上下平正如柿,其氣甚香,其味酸澁,以蜜制之,歲進貢?!?/p>
釋義:
1.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卵形或長橢圓形,背面密生軟毛,花色白,或略帶淡紅,果實有香氣,味甘酸,供食用或藥用。
相關(guān)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