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跡
詞語 | 襲跡 |
---|---|
拼音 | xí jì |
字數 | 2字詞語 |
形式 | ab式詞語 |
意思:
(一)、亦作“襲跡”。沿襲他人的行徑。謂取法。(二)、引申為從師學習。
(三)、猶言重蹈覆轍。
(四)、謂不知變化地學樣。
(五)、見“襲跡”。
解釋:
(一)、亦作“ 襲跡 ”。沿襲他人的行徑。謂取法。
《孔子家語·觀周》:“人主不務襲跡於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猶未有以異於卻走而欲求及前人也,豈不惑哉!”《晉書·阮種傳》:“宜師蹤往代,襲跡三五,矯世更俗,以從人望。”
(二)、引申為從師學習。
唐 司空圖 《紀恩門王公宣城遺事》:“愚嘗襲跡門下,受知特異,敢次見聞,以開史氏之聽。”
(三)、猶言重蹈覆轍。
《韓非子·孤憤》:“人主所以謂 齊 亡者,非地與城亡也, 呂氏 弗制,而 田氏 用之。所以謂 晉 亡者,亦非地與城亡也, 姬氏 不制,而六卿專之也……今襲跡於 齊 晉 ,欲國安存,不可得也。”
(四)、謂不知變化地學樣。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袁了凡》:“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則為真,利己者私,私則為假;又根心者真,襲跡者假……皆當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默默檢點。”
(五)、見“ 襲跡 ”。
釋義:
襲跡,漢語詞匯。拼音:xí jì釋義:1.沿襲他人的行徑。謂取法。2.引申為從師學習。 3.猶言重蹈覆轍。4.謂不知變化地學樣。
相關詞語:
比肩迭跡比肩疊跡比肩接跡閉門掃跡避跡藏時避跡違心避影斂跡不拘形跡藏蹤躡跡鏟跡銷聲竄端匿跡車塵馬跡車轍馬跡傳圭襲組傳龜襲紫傳爵襲紫重規襲矩重跡屏氣